供销社系统恢复意味单一的计划经济?读完以下八点建议你就明白了

导读【秦安点评】我们面临的是一场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面临的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荣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

【秦安点评】我们面临的是一场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面临的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荣光,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尽管曲折,但只要不忘初心,就一定是一个不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水平的进程。因此,对于目前供销社系统恢复的讨论,其实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为此,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提出8点建议,与大家分享。一是对时间节点的不要误读,二是对计划经济的无需恐惧,三是要认识到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四是要明白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是要了解供销社系统的历史价值,六是要知道供销社试点令人乐观,七是要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八是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布局。欢迎留言交流。

10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招聘公务员的通告。有人便联想到“二十大”,以此“证明”“二十大”后中国风向变了。网媒上,中国要恢复计划经济,要走回头路的传言甚嚣尘上。对如何清晰自己的头脑,本文给出八点建议:

一、对时间节点的不要误读

我们应该注意到,境外反华媒体早就对中国的“二十大”做了一系列负面的甚至恶意的解读。其目的是动摇中国资本的信心以促其外溢,同时动摇民众信心以扰乱中国社会。

供销总社的招聘通告只不过给了这些媒体恶意炒作的话题而已。没有这个话题,它们也可以找到别的话题,或无中生有制造话题。比如此前利用国家相关部门约谈某些企业高管一事,就有境外媒体和境内某些自媒体炒作中国政府对私人资本要进行打压了。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剥夺过任何一家私人资本,相反还不断出台政策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违法乱纪的经济主体,不管它是私营还是国营都必须依法处理,这也经常成为境内外反华媒体恶意炒作的言资。

事实上,基层供销社系统再建的试点工作早就在湖北、宁夏、重庆进行,不是“二十大”后才有的“新动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就提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2021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二、对计划经济的无需恐惧

境内外反华媒体利用老年人对生活困难年代的记忆和年轻人对那个年代的不了解希望制造出人们对计划经济的恐惧情绪,给计划经济钉上若干极负面的标签,其用心不言自明。

其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运行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都希望达到好的经济效果。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也有计划地成份,当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市场经济中也有计划地成份,坚持建国以来的五年计划就是。所以,对计划经济贴上落后、低效、倒退的标签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的反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计划经济的成份,也有市场经济的成份,只不过市场经济占主体而已。我们绝不能对计划经济谈虎色变,更不能听信那些蓄意妖魔化计划经济的言论。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之所以经济效率低下,是因为实行了“单一的计划经济”,而不是因为实行了“计划经济”,这个区别一定要搞清楚。地域广大、幅员辽阔的中国的确很难用一纸计划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考虑周全。但计划经济中的“计划”无论怎样看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经济形态的本质问题。经济形态的本质问题是如何提高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满足的问题。

三、要认识到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要回答新中国为何实行计划经济这一问题,就必须回到历史,去寻找那个历史的必然性。

(一)新中国成立前战时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或者解放区的经济都属于战时经济。战时经济一两个特点:

第一,在一边打仗甚至打仗为主的条件下一边从事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除了满足根据地或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外就是满足战争的需要。

第二,敌人对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了全面封锁,物资极其匮乏,匮乏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主要领导人都要亲自下地种粮的地步。

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在物资生产上只有通过按计划进行才能保证人们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物资的分配上只有通过按计划分配才能保证公平公正,使所有人都能活下去。

解放前夕,中国大陆已经被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掘地三尺、洗劫一空,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解放后,新中国必须解决蒋介石政权残留下来的几百万土匪和特务分子问题,还有接踵而至的解放西藏、抗美援朝、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等一系列战争和准战争。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都没有脱离战争状态。接着又是三年自然灾害叠加苏联的逼债,中国一直处于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

况且,长期处于战时经济状态下。战时经济运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惯性,不能说停就停、说变就变。后来又是“十年文革”,经济工作被置于阶级斗争之后,经济改革就自然被拖延下来。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并非没有人思考如何改变中国的经济的状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都在思考如何尽快改变中国物资匮乏的境况。只能说思考得比较成熟的是邓小平,他在江西那几年集中精力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之所以能胸有成竹地展开改革开放的布局,就是因为他对此做了长期周密的思考与研究。只有他思考研究也不行,他复出后之所以一呼百应,说明大家都在思考研究同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想基础充分了,这就叫历史潮流。

(二)苏联的影响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1917年成立到1949年也仅仅过了22年,就建成了一个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创造的这个奇迹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冲击力不可小觑。他们甚至想都不用想,就会把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照搬过来,这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与苏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完全相同,又加上苏联用了短短22年就取得了令美国都瞠目结舌的巨大成就,不学习岂不是脑袋有病?那样的情况下,谁还意识得到去研究苏联的计划经济有哪些弊端呢?学还来不及呢!

但学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就意识到学苏联那一套是有问题的了。

第一,苏联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部门的渗透已经危及到中国的独立自主了。有些部门出现了苏联顾问说了才算,苏联专家同意才干的局面。

第二,工业产品的生产全面采用苏联标准,甚至已经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第三,苏联经济本身也显示出疲态,单一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很难持续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苏联领导人的霸权主义思想抬头,想把中国变成向东欧国家那样的苏联卫星国。

表现为中苏关系破裂的中国的“去苏化”行动开始,这才是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中国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付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这一次为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而摆脱苏联的控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让中国物资匮乏的局面又持续了至少十年。

(三)美国的封锁

美国一直想扼杀新中国。一是在中国周边发动战争,打造军事封锁中国甚至入侵中国的桥头堡;二是鼓动蒋介石反攻大陆,最坏也要把台湾弄成封锁新中国的不沉的航空母舰;三是经济封锁,大家观摩拜登政府如何封锁俄罗斯就知道了。这些封锁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物资长期匮乏也是拜美国所赐。

有人说,新中国的前三十年闭关锁国,这如果不是不熟悉历史就是刻意歪曲历史。事实上,那三十年是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经济封锁的三十年。不是中国不愿意和西方国家交往,是美国利用其强大的国力阻止西方国家与中国交往,就如今天美国政府阻止欧盟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和阻止芯片卖给中国一样。从世界范围内看,新中国像一个大号的解放区,在顽强地生存着、奋斗着、前行着,到今天都还没有彻底地突出重围!

在当时那样严酷的形势下中国仍然努力地扩大与世界的交往。可以认为,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年是突破封锁的三十年:一是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二是通过支持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交往;三是突破封锁与西方国家交往——与法(1964年)英(1972年)等国建交。最后巧妙利用美苏博弈促成了与美国关系的改善。请注意,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之前,中美之间开展了136次大使级会谈。最有标志性的突破封锁的事件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四、要明白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方面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保留了计划经济的有用的要素。具体表现为:

第一,改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兼有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事实上,从数量规模看私有经济已经占有大半壁江山。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领域还是实行的公有制。有些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也允许私人资本介入,公有制经济体与私有制经济体一样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以市场经济为主体,计划经济部分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变成指导性计划。中央政府有五年计划或者规划,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五年计划或规划。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特定领域、形式多样、时间长短不一的计划或规划。比如刚发布《2021-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美国政府经常以中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名义对中国实施非法制裁,甚至自食其言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反观美国政府,不仅随时给自己的企业实施政府补贴以增强其竞争力(当下美国就在对某些与欧洲有竞争关系的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政府补贴,正遭到欧洲的抵制),还不允许美国企业将芯片卖给中国,并用制裁威胁相要挟,要求其它国家不卖给中国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高科技产品,例如荷兰产的光刻机。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不可以干涉中国市场,美国政府可以干涉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美国政府随心所欲地动用立法、行政和金融等手段干预世界经济,本年度美联储进行了六次加息,严重干预全球经济,使得几乎所有国家货币贬值、通货膨胀,面临经济衰退风险。

五、要了解供销社系统的历史价值

前文,我们已经说明了:从根据地、解放区到新中国初期的一段时间,中国事实上实行的是战时经济。由于相对暂时强大的敌对势力经济封锁,物质匮乏成了根据地、解放区到新中国初期的一段时间的主要特点。这样的条件下,供销社系统作为计划经济的一个标志性机构,在保证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的最基本生活需求、促进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计划经济的弊端是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它的运行有一定的惯性。在没有思考清楚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既有的熟悉的经济运行模式。但中国并没有放弃改革计划经济弊端的努力。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便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整顿就是例证。毫无疑问,这次经济整顿为他第三次复出主导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改革开放后,供销社系统并没有立刻消失。它的基层部分到九十年代末才逐步退出,而县一级以上的供销社仍然存在。这应该是为了促进私营经济采取的一种“国退民进”的技术性策略,不然私营经济没有发展空间。

改革后的供销社系统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但对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并未消失。所以,这次供销总社招聘公务员一事并不是供销社系统的恢复,它没有消失过便无所谓恢复,恢复的只是它在农村的基层部分。而且这种恢复并非一哄而上或一刀切,而是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如果觉得它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削弱了私营经济的发展,这种恢复随时可以停止。

但就湖北、宁夏、重庆试点的效果看是好的,并没有对私营经济构成威胁或冲击。今后各省是否恢复供销社的基层部分,由各省自行决定,并没有看见国家的统一要求。

六、要知道供销社试点令人乐观

近年来,湖北、宁夏、重庆等地都在恢复供销盒作社的基层组织建设试点。

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

宁夏全区共有乡镇级供销合作社达到179个,村级供销合作社70个,基层社社员5.7万人,乡镇基层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上升到92.7%,预计今年年底,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重庆借助“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村社共建”模式,去年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4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总量增至612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6%,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试点省基层供销社恢复的情况看有以下特点:

第一,供销社基层组织恢复迅速、总体规模宏大。这个恢复的速度和规模本身就说明它具有存在价值和生存发展的条件,它符合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个基本点!否则它发展不起来,强行弄起来了也会萎缩。

第二,恢复后的基层供销社,融入了市场经济的成果,它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供销社与其它国营和私营的企业一同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私人资本也可以参与运作,如重庆市的“村社共建”模式。

第三,供销社系统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农村产业,试点表明供销社系统在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保障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价格的稳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四,供销社系统有助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联动。这对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是有利的。尤其是美俄博弈导致战争风险急剧升高,这套系统有助于发挥其传统功能,应对战争的需要。

第五,它不是过去供销社系统的简单重现,而是脱胎换骨,有机地和互联网经济相结合,融入新兴市场因素,创新经营形式,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的现代化的供销社系统。

七、要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向世界宣告: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基本国策”,即“改革开放”是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具有法定意义的战略。中国对现行经济政策的任何调整,无论增加什么或减少什么,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个“基本国策”。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组织的恢复,不仅不是倒退反而是进步——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次报告最亮眼的提法是“中国式现代化”,它区别于“美国式现代化”,相当于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颁布了一份中国的“知识产权”证书。而现代供销社系统或许可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张名片——产生一种政府主导、民众主体、资本加持的新型的经济体。我在想,按照“二十大报告”惠及全世界的发展思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下一个前景应该是“中国式全球化”。

要坚定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的信心,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有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水平,这样才能不被境内外反华媒体所忽悠。反华媒体针对“二十大”的这波攻击潮对中国人的看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的,使得一些对中国前三十年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或缺乏充分了解的人们产生了一些疑虑,以致于把供销社系统基层组织恢复这件事视为可能重回上世纪的单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征兆。

我们已经阐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经济体制中策略和技术层面的事,它们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不可以作为社会制度的标签。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有缺陷,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说白了,计划经济侧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市场经济侧重于对经济活动的放任。控制的弊端是容易让系统死机,制约因素多了它运行不了了。市场经济的弊端是容易使系统崩溃,没有了制约机制,它就会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物极必反最后自我毁灭。美国式市场经济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拜登政府急于踩刹车。但他开错了药方,把一切责任推到了中国身上。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好是想兼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优势而克服两者的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计划多点,另一些情况下市场多点。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把握这个度,既不能让经济活动死机也不能让经济活动崩溃。

美国忽悠全世界都实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目的不是为了被忽悠国经济发展,而是使美国政府便于控制被忽悠国家的经济。它自己都放弃了“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主张,却愿意拱手奉送给别国,天下岂有如此的好事?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随心所欲地指手画脚的地步。上世纪美国已经忽悠掉了一个苏联,现在正在忽悠俄罗斯和欧盟,中国难道也要步被忽悠的后尘?

八、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布局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中共“二十大”的核心主题。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会明确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也就是说,这次大会规划的是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三十年发展战略。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具体地说,什么是新格局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个新格局中,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说来,就是国营民营并重:既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又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大会铿锵誓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什么是“老路”呢?那就是“单一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之路。什么是邪路呢?那就是放任资本野蛮生长、无序扩张、吞噬一切的所谓“自由资本主义”之路。资本自由了,人民就没有了自由,这个矛盾必须在中国解决,这种局面不能在中国出现。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代化的供销社系统一定是这个新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有什么可以怀疑和担心的呢?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是本平台原创作品,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