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止步:卖不动的手机,“造不出”的车

导读 原标题:小米止步:卖不动的手机,“造不出”的车010203 “造不出”的车 也许正因为几项主营业务都较难有进一步突破,小米才将创新的眼...

原标题:小米止步:卖不动的手机,“造不出”的车

01

02

03

“造不出”的车

也许正因为几项主营业务都较难有进一步突破,小米才将创新的眼光放到造车上。只不过,这个足足讲了2年的“新故事”,或许能带小米“起飞”,但也有可能将小米“拖垮”。

雷军曾多次表示,小米造车的计划是2024年推出第一款车型。在最新财报中,小米仍提到,“小米汽车继续保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目标。”

只是2年过去了,那些被公认为小米造车绕不开的挑战,至今还在。

首先,小米如何及时搞定造车资质?如果通过收购等方式,这其中的费用对整体集团盈利能力会产生什么样的长尾的影响?其次,小米如何消除后入局者的劣势?比如,怎么定价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价位区间基本可以分为10万元以下的低价区间、10-20万元的中低价区间、20-30万元的中端价格区间,以及30万元之上的高端价格区间。

从盈利角度来说,除非形成较大的量产规模,不然10万元之下的市场很难盈利。而10-20万元的纯电车型的盈利性也非常“尴尬”。

车fans曾经在直播中分析道,“这个价格区间市场用户是极其看中性价比,通常会需要500-600km的续航能力,而这所产生的仅电池成本就可能占据售价的40%。因此,这个区间的市场很少有标杆性的纯电车型。当然,如果特斯拉通过进一步成本控制将价格下探到这个区间就另当别论。”

而如果要定价在20-30万元或者30万元之上,小米的车要对标的就是特斯拉、极氪、“蔚小理”等新能源车品牌。

然而,在这个最“卷”的赛道上,小米拿什么竞争?

对此,在2022年全年业绩媒体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就“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有明显加剧,这对小米汽车开发的进度和定价目标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关于价格战的问题,一个是今天的进度,跟原来的预期是吻合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至于说市场的竞争情况,因为我们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但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品牌还是实力,小米面临的压力都不容小觑。

品牌上,凭借“性价比”出身的小米,难走华为的“套路”。而论实力,不管是和理想比细分市场,和蔚来比服务,和极氪比性能,还是和小鹏比智能化,似乎都胜算不大?

对此,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中心分析师王珂直言,“在我看来,并没有看到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片红海,传统品牌、新势力都‘卷’在一起。如果要说小米有什么取胜的要素,自动驾驶可能是一项。但在这上面先行一步的百度和小鹏,也已经商业化一段时间,小米想要后发制人,依旧是个挑战。”

像王珂一样琢磨不透小米造车核心竞争力的投资者也许大有人在,毕竟自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其股价已经从25.75港元/股跌至如今(3月24日)的12.44港元/股,市值跌超51%。

但是,比起还未发生的潜在竞争问题,小米造车更严肃的问题或许是已经投入的“沉没成本”

2022年四个季度,小米当期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13.65亿元、-14.7亿元和31.4亿元,其中小米汽车相关费用分别为4.25亿元、6.11亿元、8.29亿元和12亿元。抛出这部分的影响,小米当期的净利润(净亏损)可以增加(缩窄)85%、45%、56%和38%。

对此,科林表示,“没有实现量产前,造车方面的投入对公司整体的影响基本都是负向拖拽,扩厂造车本身又涉及到资本的折旧和费用的均摊。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小米汽车上市、形成一定规模前,小米的市值会持续承压。

但可怕的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对造车的投入与同行还是有一定差距。将2022年小米汽车四个季度的研发费用等投入,与同期一梯队“蔚小理”的研发费用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小米的投入仍处于落后水平。或许这也从侧面说明,想做出更好的车,小米就要投更多的钱。

数据来源/小米、蔚来、理想、小鹏财报 燃次元制图

而这样只出不入的情况要一直延续到明年小米汽车上市,这段时间小米要如何保证其整体盈利性?投资者又是否对小米造车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在手机业务不景气的当下,造车是会成就小米还是“拖垮”小米,还需静待分晓。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科林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