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林场主被质疑治沙不科学,不妨用专业评估平息争端

导读原标题:下跪林场主被质疑治沙不科学,不妨用专业评估平息争端文|和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植树治沙二十年,万亩林场主跪地求水”事件还在...

原标题:下跪林场主被质疑治沙不科学,不妨用专业评估平息争端

文|和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植树治沙二十年,万亩林场主跪地求水”事件还在发酵。

前两天,林场主孙国友在视频里呼天抢地、跪地求水,激起了广泛的同情。3月29日下午,涉事煤矿发布通报称,目前正在核查相关问题,并和孙国友协商供水事宜。灵武市相关领导表态,“肯定要保证树都存活”,加上外部的高度关注,很多人对此事未来的走向心存乐观。

不过,除了督促涉事煤矿尽快按照协议给林场供水,舆论场上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有网友对孙国友植树治沙是否科学合理,提出了质疑。不少网帖指出,孙国友的林场种的是速生经济林,在荒漠种植高大的乔木,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使得原生的草本植物更加难以吸收水分,从而导致原生草地枯萎,同时乔木蒸腾量大,或加剧该地区水分流失。

按照这一逻辑,孙国友的种树行为对于严重缺水的大西北来说,非但不环保,反而是一种灾难。此外,也有人质疑孙国友说的话不尽不实,疑似道德绑架社会,植树二十年,不可能像他说的那样,没拿国家一分钱。因为按照相关政策,国家对荒漠造林提供补贴,比如乔木林,每亩会补贴补助200元。更有人怀疑,孙国友种植不适合荒漠的树木,更多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是纯粹地治沙。

从“环保英雄”到“为个人私利破坏环境”,这一转向令人猝不及防。孙国友的林场到底种的是什么树,适不适合固沙成林?宁夏三面环沙,是中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几十年来从民间到官方,一直和沙漠斗智斗勇,在治沙方面可以说很有经验,如果孙国友种的树木确实耗水量极大,根本就不适合在荒漠生长,那这么些年来,给予孙国友各项殊荣的相关部门,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种种疑问,萦绕在人们心头。

对于荒漠应不应该植树造林,业界一直有争议。2019年,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网站刊文,质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中国在西北部大规模植树的工作“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

这篇文章在援引英国地理学家“在沙漠里种树有点傻”的观点之外,也呈现了一些中国科学家的看法:“在贫瘠地区种植植被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这项计划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情况。地方和国家政府已经在种植更多的灌木、草本植物和其他用水较少原生植被。” 当年3月,中国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该努力保持植被健康,而不是简单地植树造林。

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在荒漠应该种植对水需求比较少的林种。如果像网帖里说的那样,孙国友种植的速生林需水量太大,那确实不太科学。然而,也有人反驳,指出孙国友林场的乔木和灌木也是治沙林的一种。到底哪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一般人很难说清楚,只能陷于口水之争。

要平息舆论的纷扰并不难。从一些学术论文来看,业界对于评价沙漠化和沙漠治理程度,有很多定量指标,除了土壤含水量,还有土壤粒度、地表反照率、裸土含量等。而网友并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只是通过视频画面、采访内容来解读,判断上难免会产生偏差。当地有关部门不妨对孙国友的林场进行科学评估。他的林场对当地生态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否符合当地治沙的实际情况,用科学的评估报告给大家一个清楚的答案。

当然,此事的核心矛盾,是涉事煤矿不给孙国友的林场供水。孙国友和涉事煤矿当初是有供水协议的,既然有协议,那就应该回归法律框架,按照协议该供水供水。而孙国友种植的树木,会不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也需要回到科学的视野中来审视,才能更好地契合治沙的初衷。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