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好垃圾袋、用酒精消杀”为何不值得提倡?

导读最近几天,在朋友圈多次看到这条倡议:“你如果阳性了,请将垃圾袋扎好、用酒精消杀。这是对这个冬夜里的老年清洁工最好的照顾!”我开始没...

最近几天,在朋友圈多次看到这条倡议:“你如果阳性了,请将垃圾袋扎好、用酒精消杀。这是对这个冬夜里的老年清洁工最好的照顾!”

我开始没放在心上,因为自己还是阴性。晚上十点半,一位已经阳性、浑身剧痛、一向睿智善良的兄弟问,有没有必要按倡议操作。因为我是学公共卫生的,算尊重专业意见吧?

我回复“没必要”,越想越觉得这倡议乡愿,于是发了一条对此进行批评的微博。起床一看,转发过千,有批评我“自私”“没同情心”的,但更多网友称我为“嘴替”——“我也反感,但是说不出来为啥反感。”

之前有过类似倡议:“扔碎玻璃前请包裹一下,免得伤人。”我就没有见过反感这条的人,区别在哪里呢?好几位反感消杀倡议的网友都说“少整没用的”,细想确实如此。

清洁工通常是小区里最早感染并获得免疫的,让正承受痛苦的病人为还能工作的健康人做此无用功,似乎过于苛刻。

我住的楼有100户,阳性约50户,这是公开信息。如果清洁工还未感染,要让他收的垃圾都不带病毒,需要50户都消杀且有效。只要有几户没做到,其他人是否做到,边际上影响不大。

有效消杀非常费劲:不能用容易破的普通垃圾袋,需要改用加厚医疗废物包装袋;不能将酒精和垃圾混合,否则有火灾隐患;只喷表面的话,酒精消杀效果一般,需要改用更强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毒性也更强,清洁工不一定爱闻。

升级垃圾袋、消毒剂,每户需要几十块钱,整楼需要几千块钱。清洁工辛辛苦苦、冒着感染风险干一个月,才挣几千块钱。如果让清洁工选择,要几千块钱还是垃圾有效消杀,他大概率要钱。与其消杀花这个钱、费这个劲,不如给清洁工红包、药物,或者让物业加强对清洁工的劳动保护。

荒诞的是,大家费劲扎好、消杀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大概率会被清洁工一一打开,因为卖废品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是:将垃圾袋扎好、用酒精消杀效费比差。支持者说:“这至少是件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效果不管,但求心安。”为什么我在内的这么多人会反感这倡议呢?仅仅因为倡议的事情虽好但小么?

我和许多网友都观察到:我们认识的最急公好义的那些人,极少在朋友圈转发消杀倡议。要说转发的人大部分有什么共性,那就是不勇敢。

勇敢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美德如果没有风险、无需勇敢,就是伪德。

防疫是个重大话题,很多事情值得倡议。事情越重要,争议越大: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连花清瘟胶囊与Paxlovid、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核酸与抗原……倡议相关事情,不仅需要智识,而且需要极大勇气。

对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也不敢冒犯似乎能给他们带来潜在伤害的人,却给正在承受病痛的普通人施加道德负担。这种倡议只是“自我感动”,倡议者甚至不了解他们想保护的“弱势群体”是否需要这种保护。孔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这话的使用场景是看到别人有困难或麻烦,搭一把手,这话没有什么错,至少给别人带来了实际的好处;但如果理解为任何小善都要为,无论有用没用,无论别人需不需要、受不受益,那就错得离谱了,因为大家的财产、时间、注意力、同情心都是有限的。少整没用的!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曾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