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北溪泄漏前瑞典海军船现身事发地:北溪管道爆炸,绝非一般恐怖组织能做到丨凤凰聚焦

导读2022年9月26日,丹麦空军F-16战机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拍下惊人影像——原本平静的海面像炸开了锅,滚滚气泡源源不断地从海底翻滚而出,...

2022年9月26日,丹麦空军F-16战机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拍下惊人影像——

原本平静的海面像炸开了锅,滚滚气泡源源不断地从海底翻滚而出,撞破海面,巨大气泡群直径长约一公里。

此事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丹麦随后表示,海底的“北溪”管道发生了巨量天然气泄漏。

“北溪”管道爆炸,与常规地震有明显不同

三处泄漏点分别位于“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

根据法国世界报的报道,当地时间9月26日凌晨2点03分,瑞典和丹麦的地震台记录到了“北溪2号”管道泄漏点附近发生了一次水中爆炸,爆炸的震级达到了里氏2.3级,随后大量天然气涌到附近博恩霍尔姆岛的东南海域。17个小时后,当地时间9月26日晚19点,“北溪1号”管道泄漏点附近同样记录到了一次水中爆炸,爆炸震级为里氏2.1级。瑞典的地震学家称,地震台记录的爆炸发生在水中而非海底岩石上,这与常规的地震有明显不同。

“北溪”管道是俄气西输的主要管道,占输欧总气量三分之一。它分有两条平行管道,单管道长度1222公里,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出发,经波罗的海通往欧洲。

事发前“北溪”管道已经停止了运作,但管道中仍存有大量天然气。事故发生在丹麦和瑞典的经济海域。爆炸第二天,2022年9月27日瑞典对外宣布这次爆炸属于人为蓄意破坏。瑞典安全局随后封锁泄漏点周边海域,派出海岸警卫队接替警方展开现场调查。同时,瑞典方面以爆炸发生地点不在俄罗斯为由拒绝了俄罗斯参与调查。

瑞典公开调查报告,

拉开一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

爆炸三天后,2022年9月30日瑞典向国际社会公开了调查报告。在报告中,瑞典方面称,案发现场的情况加深了严重人为破坏的嫌疑。同时,这是一起高度敏感的事件,检察官办公室会联合海岸警卫队和武装部队展开刑事调查。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瑞典方面实际上说明了这是一次有国家背景的,因为只有国家才有能力制造这样的一个严重爆炸事件,但是他没有说,也不可能说是谁制造了这样的事件,这才是一个比较诡异的地方。”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份短短数百字的报告中瑞典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反复提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强调在自己的经济海域内瑞典对“北溪”管道设施具有管辖权,似乎在为排除俄罗斯参与调查寻找法律依据,而对于爆炸内容的细节报告没有任何篇幅提及。

2022年5月,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并在8月得到美国批准。而“北溪”管道爆炸发生地附近的博恩霍尔姆岛地处波罗的海西南部,属于丹麦领土,被瑞典、波兰包围,深入北约腹地,属北约的监测警戒区。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作案者留下了某些痕迹,而这个痕迹是属于西方国家的,那么作案者很大可能就是西方国家,比方说是北约的一个成员国。但另一方面,如果作案者留下那些痕迹是俄文的,那么几乎作案者就指向了俄罗斯,但瑞典方面现在秘而不宣。”

根据瑞典媒体《每日新闻报》披露,爆炸事件发生数天前,瑞典海军军舰曾经两次出现在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区域。瑞典海军随后承认曾在“北溪”管道附近海域进行海上观察,但以保密为由拒绝透露观察目标。

由于瑞典向国际社会公开的调查报告语焉不详,内容疑点众多,反而进一步引发各方猜测,拉开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张耀:

“世界各国不管是政府也好,学者也好,都对这个事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推理和猜测。绝大部分意见是说这个事情一定是人为的,关键是怎么样去推断这个事件的前后意图、利益、逻辑、链条。”

海底输气管道的建设要求要远高于陆上的管道,钢管壁不仅厚度要达到41毫米,还要具备低温下的高止裂性,以及抗酸、抗盐、抗腐蚀等性能。为抵消海水浮力,输气管道外还必须要浇筑厚度达110毫米的水泥层,所以非人为原因导致天然气外泄的可能性极低。此次泄漏点却至少有四处。其中“北溪1号”两处泄漏点相距6公里,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水域。“北溪2号”也有两处泄漏,位于丹麦和瑞典以南,爆炸处的海水深度约为80到110米。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绝对不是一般的个人,甚至不是一般的恐怖主义组织可以做到的。一定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比方说军方、比方说要动用到潜水艇、动用到蛙人等等,而且其实并不是北约所有的国家有这个能力,俄罗斯也有这个能力。”

由于调查报告内容简陋、疑点众多而遭到国际社会批评后,10月6日瑞典安全局更新了报告,说他们在事发现场取得了证据,证实了泄漏点附近有威力相当于500公斤黄色炸药的爆炸物引爆导致了管道泄漏。但证据为何,瑞典方面仍未透露。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瑞典的报告回答了人们的问题,但是又引出了新的问题。”

由于报告并未进一步说明证据,有舆论从动机和军事实力与技术手段上分析后再次引述了美国总统拜登今年2月7日曾经对“北溪2号”作出的表态。

10月7日,路透社综合美国飞行追踪网站和瑞典网站的数据指出一架美国海上反潜巡逻机P-8A曾在北溪管道损毁前,在现场附近反复飞行,最近距离仅24公里。美海军方迅速回应声称只是在执行常规侦查飞行。在俄乌冲突的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欧洲国家由于面临冬季的能源危机,有和俄罗斯妥协的一种迹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张耀:

“由于‘北溪’管道被炸毁,现在欧洲国家即便与俄罗斯妥协,俄罗斯也没有办法向欧洲国家输送大量天然气帮欧洲国家度过冬天,这种妥协毫无意义。这个很显然符合美国坚决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进行下去的目标。美国方面的反应比较有意思,一方面坚决否认自己和这件事情有任何牵连,另一方面直言不讳地认为这件事有利于美国当前的政策。”

“北溪”爆炸疑团重重,为了确保安全,10月3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宣布,遭损毁的管道停止漏气,暂时管内气压稳定。专家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对管道所造成的破坏将会进一步增加,加大善后难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张耀:

“它不是一般的漏气,它是爆炸,那么会造成很多的破坏和断裂,有很多大量的善后工作要做,又是在海底,能够进行善后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都是非常有限。俄罗斯现在正在进行俄乌冲突,财力、物力都处于非常有限的状况。”

俄罗斯表示修复管道从技术上来看可行,但是时间方面至少需要半年。有行内专家分析指出,管道位于瑞典丹麦专属经济区,需要两国配合才能完成修复工作,另一方面海底管道的修复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

回到事件本身,美俄双方相互指责。美国声称俄罗斯想扰乱欧洲从中获利,而俄罗斯认为美国才是爆炸事件的直接受益方。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这件事情深刻地反映出对立阵营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相互的不信任,这个事情最后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新的能源博弈在展开

“北溪1号”2011年启用。过去十年,俄罗斯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欧洲输送超过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俄气西输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带来超过280亿欧元的年利润。今年9月2日,“北溪1号”暂停运作,无法送出的天然气只能烧掉。能源机构推算,俄罗斯每天烧掉超过1000万美元的天然气。

俄罗斯空烧天然气烈焰熊熊,而欧盟国家却只能望气兴叹。欧盟工业发达,天然气是主要能源,但境内天然气资源极为短缺,近邻俄罗斯则是天然气储量第一大国。俄乌战争爆发前,欧盟超过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美国对欧盟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一直持反对态度,要求欧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入口美国天然气。今年2月22日,德国政府迫于华盛顿压力宣布停止验收“北溪2号”,价值超过200亿欧元的二号管道沦为海底废铁。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博弈,也不仅是政治方面的博弈,也有一个关于在能源方面的一种竞争关系,只不过美国是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在打击俄罗斯,这个打压是不是公开的打压。”

但是,俄罗斯天然气依然通过“北溪1号”和东欧多条输气管道源源不断送往欧洲。对比远隔大洋的美国气,欧盟无法拒绝近在咫尺、物美价廉的俄气。“北溪”管道爆炸后,美国天然气自然而然成为欧盟外求能源的首选。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

“欧盟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重夺能源武器主导权,普京凭借能源武器重建帝国的美梦就此幻灭。”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口中的机会,说的仅仅是欧盟的机会吗?

天然气以管道输送最为安全稳定,但是铺设数千公里横跨大西洋的管道并不现实,美气输欧只能依靠海运,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日本和韩国作为造船大国,今年上半年韩国船厂订单增长数倍,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迎接越洋抵港的天然气,欧洲投入巨资掀起了工业革命时代后鲜见的港口基建浪潮,一批批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储存装置拔地而起。

跨越大西洋的航线再次热闹起来。数个世纪后,欧洲人从新大陆迎来了昂贵能源,庞大的利润流入了美国人的口袋。利好因素刺激下,多家美国能源公司股价逆市飙升。美国天然气出口商钱尼尔更表示欧盟如果想要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就必须斥资数十亿美元加大对美国投资。

对比管道运输,海运运输费用高昂,这些成本同样需要欧盟承担。综合生产和运输成本,以及美元兑欧元升值的因素,欧洲人的能源进口成本持续飙升,经济民生大受打击。

地缘政治学者 菲利普.海尼斯:

“天然气能源价格将继续上涨,这将对行业造成冲击。今天我们都在读到德国公司正在倒闭,因为他们买不起能源。”

在华盛顿当局眼中,德国是美国全面控制欧盟的拦路虎。今年一月,智库兰德公司在一份给美国军方的机密文件中指出美国需要摧毁德国经济、排除德国可能的政治竞争。德国是欧盟最大经济体,而制造业是德国经济动力。如今发动机因缺少能源燃料熄火,德国对欧盟的影响力势必减退。在其他欧盟成员国,飙升的能源价格触发连串示威,民粹风潮或将再度袭来。

欧盟购买的美国天然气总量已经超过俄罗斯,美国仍在加大力度对欧输气。乐观预计显示,在2030年,美国气有望占据欧盟市场一半份额。俄乌战事爆发大半年后,美国对欧盟由军事、政治的控制,逐步延伸至能源领域的掌控。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现在的美国很巧妙地利用了俄罗斯发动的乌克兰战争,把欧洲牢牢的控制住了。欧盟虽然现在好像跟俄罗斯政治经济甚至包括文化方面都脱钩了,但是另一方面又更深深陷入了美国的控制。”

一场新的爆炸,再次震惊世界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发生仅仅12天后,调查还没有水落石出,在克里米亚发生了另一场爆炸,震惊世界。

2022年10月8日,一辆卡车行驶至克里米亚刻赤大桥时突然爆炸,部分桥面炸毁掉入海中。刻赤大桥是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其他地区连接的唯一陆上通道,是俄军运输补给的要道。这天距离俄罗斯正式将乌克兰顿巴斯地区4州纳入版图,仅仅过去8天。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冯玉军:

“尽管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乌克兰军队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会采取一切行动、用一切的方式对被占领土的俄罗斯军队和他们所占据的设施进行打击。”

刚过完70岁生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彻查此事,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回应称此事只是开始。这一次爆炸无疑为俄乌战局添了更多变数。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欧洲最大的不幸在于,其实美国是远离俄罗斯的,那么在目前由于乌克兰战争所引起的外溢效应当中,欧洲是受害最深的。一方面大量的乌克兰难民逃到欧盟的各国,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又普遍要为乌克兰提供军事的援助,甚至是财政的援助援助。”

能源短缺、物价上升、经济受创、民怨四起、成员国争议不断……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里面的欧洲领袖们心急如焚。此刻大洋彼岸美国国会山一众精英处之泰然,安静地等待暴风雨的到来,一切仿佛意料之中。

时事评论员 何亮亮:

“欧洲作为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文明大陆会不会甘心于自己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控制?所以美欧之间的矛盾迟早也是会爆发的。”

制片人:柯仲平

编导:张德明

编辑:丁筱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